2025年7月24日,在“2025第2届智慧抽水蓄能电站大会暨水电智能运维及人工智能大会”上,「金蓄」2025抽水蓄能行业技术案例创新应用评选获奖名单公布。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其“超高水头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设计关键技术”案例,获得“抽水蓄能领域案例创新奖”。
单位介绍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春,是国家第一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信用AAA+级企业,第一家通过“三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认证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具备雄厚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实力,业务领域涵盖水利水电、新能源、公路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力、环保、水保、市政、工程总承包、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工程监理、监测、检测等。
先后设计完成了雷州青年运河灌渠,北江大堤,流溪河、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鹤地、高州、南水等水库,乐昌峡、高陂水利枢纽等一大批兼有防洪减灾、发电、灌溉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功能的工程,以及东深供水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鉴江供水工程、引韩济饶、茂名滨海新区供水、稔平半岛供水、三江水系连通、广州市西江引水、粤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大批引调水工程的勘测、设计和监理工作;开展了广州、惠州(博罗)、清远、深圳、阳江、惠州(中洞)、茂名电白、安徽桐城、福建云霄、甘肃玉门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以及缅甸吉荣吉瓦水电站、柬埔寨阿江水利灌溉开发工程、老挝怀巴莱上游水电站、安哥拉卢阿西姆水电站(修复与扩容)等一批国内外水电、水利工程。
工程概况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处于广州~湛江粤西片的中部,直线距广州市230km,距阳江市60km。电站总装机规模2400MW,近期装机1200MW,远期装机1200MW。
该电站是国家“十三五”水电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是我国已建单机容量最大、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水头最高、机组设备全面国产化的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超高水头、4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设备自主化的创新依托项目。电站综合技术指标国内第一,工程建设过程中成功攻克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主要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推动本行业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枢纽布置图
三维实景图
三维地下洞室群
研究背景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突出特点是高水头,引水发电隧洞下平洞和岔管段内水压力达800m水头,远高于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其他蓄能电站,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
水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利用围岩承担主要内水压力。设计工作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衬砌发生破裂以后围岩渗流场变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工程影响,以及将这种影响控制在工程可以接受范围内所需要采取的工程措施。
高内水压力作用下衬砌开裂和围岩渗流场特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衬砌开裂尺寸(尤其是宽度)除受到衬砌自身几何和力学特性、压力水头等工程因素影响以外,还与围岩地质条件密切相关,这已经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衬砌开裂程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质条件和工程因素的共同作用,并非单一的结构设计问题。同时,在衬砌开裂和围岩渗流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控制内水外渗的总渗漏量,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合适的防渗设计方案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
国内外高水头钢筋混凝土衬砌隧洞
阳蓄电站水道承受的水头超高,设计灌浆压力均高于国内已建同类工程,灌浆设计和施工均超出现有工程经验范围,需要通过现场高压灌浆试验,分析灌浆效果及影响,优化调整固结灌浆设计参数,验证钢筋混凝土压力隧洞抗高内水压力的能力和渗透稳定性,以保障工程安全。
综合以上分析,需对超高水头钢筋混凝土衬砌及灌浆设计进行专门的研究论证,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进行隧洞高压固结灌浆现场试验,并进行一系列岩体试验、监测,优化调整固结灌浆设计参数。
2.开展高压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及高压岔管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创新点、亮点
1.首次在抽水蓄能电站利用1:1原型科研试验洞系统性开展了高压灌浆试验、安全监测和岩体力学试验,解决超高水头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高压固结灌浆设计难点。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下平洞和岔管段静水压力799m,远高于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其他蓄能电站,在世界抽水蓄能电站中处于领先位置。
阳蓄下平洞和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充分利用围岩承担内水压力,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围岩固结灌浆最大灌浆压力达10MPa,超出现有工程经验。施工图阶段利用已有地质探洞,采用1:1原型试验洞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试验,包括灌浆试验(含工艺试验)、三个阶段的现场岩体试验及现场监测,并结合高压隧洞裂隙岩体渗透稳定研究成果,进行高压固结灌浆设计参数优化研究,成功解决了上述设计难题。2021年11月阳蓄输水系统充水试验一次成功,也验证了水道超高压固结灌浆参数的合理性。
在灌浆试验期间,针对科研试验洞不同地质单元、衬砌结构、灌浆压力,利用相关监测仪器实现数据实时采集,首次应用基于BOTDA的分布式传感光纤(光纤完全附着于整根环向钢筋,实现了测点的连续布置、全覆盖,同时兼顾通信光缆作用)和传统点式仪器进行对比监测,指导灌浆施工。为研究围岩在灌浆前后的物理力学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在固结灌浆前、水泥灌浆结束后、化学灌浆结束后三个不同阶段开展岩体试验,对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现场测试以掌握岩体参数,其中,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采用承压板法和钻孔径向加压法对比分析,刚性承压板法采用5级一次循环加载施压,最大压力15.0MPa,这种量级的试验压力目前在国内较少开展。
科研试验洞
阳蓄下平洞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条断层带影响,为了满足隧洞渗透稳定要求,需要对围岩进行固结灌浆防渗处理。断层水泥灌浆压力达到10MPa,化学灌浆压力达到8MPa,均为国内水电工程最大灌浆压力。下平洞灌浆布孔方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不同围岩及地质构造条件,采用径向系统灌浆、双向斜孔系统灌浆、斜穿断层加强灌浆、顺断层加强灌浆四种组合方式处理。结合BIM+GIS正向设计技术手段,灌浆孔均在衬砌浇筑前预埋,既保证了灌浆孔充分的穿过断层,实现加固地质断层等薄弱构造以满足防渗的目的,也避免了后期新开灌浆孔对衬砌结构的破坏。经过三年半的水道运行情况表明,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围岩灌浆圈加固良好,未发生水力劈裂,设计达到预计目标。
三维灌浆布孔图
2.阳蓄电站超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静水压力799m,PD值高达到5993m.m,动水压力1100m,PD值高达到8250m.m,采用钢筋混凝土透水衬砌设计,建成国内一洞三机大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
首次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高压岔管水力学数值模型试验,优化岔管体型,再结合物理模型对岔管体型进行验证。基于阳蓄电站高压岔管设计体型,研究了岔管体型参数对岔管水力学特性的影响,包括平底岔管体型、同侧岔管体型、主管等径体型与中心对称岔管体型水力特性的对比分析;不同分岔角、不同主支管径比、不同锥角对岔管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最终采用中心对称岔管体型,分岔角60°,锥角60°。
高压岔管体型图
高压岔管数值模型
高压岔管灌浆三维图
高压岔管物理模型
在深入研究高压隧洞透水衬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已建抽水蓄能电站透水衬砌理论的设计实践,充分考虑围岩的联合承载以及高水头下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首次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应力-渗流耦合理论应用于阳蓄工程高压隧洞,并建立了一洞三机大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双重介质应力场-渗流场耦合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阳蓄高压隧洞及岔管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确定了衬砌配筋参数以及围岩防渗控制措施,保证超高水头复杂钢筋砼受力结构的安全以及围岩渗透稳定。通过阳蓄输水系统充水试验一次成功,验证了超高压隧洞透水衬砌设计方法和分析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与下平洞高差达730米,单级竖井高差达350米,充水试验难度超出现有工程经验。采用常规引水道充水方案,存在水体因落差大、自重加速度带来的高流速水流对下平洞混凝土衬砌结构破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引水道充水首先利用尾水进行反向充水。反向充水的临时管路是从2#机侧公共消防取水管滤水器前DN350蝶阀处,接至2#机进水阀前DN200压力钢管排水管球阀后,先充下平洞,充至下竖井20m高程位置,先形成15米厚水垫,再利用上库进出水口闸门上的充水阀进行整个引水系统的充水,解决了超高水头引水道充水方案设计难点。2021年11月阳蓄输水系统充水试验顺利进行并一次成功,也验证了充水方案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