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国内首个地下洞室群智能通风实验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该基地由水电十四局联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水电有限公司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全国 首个
2025·水电十四局
作为国家“双碳”战略与智能建造政策实施的重要成果,该基地历时三年建成,聚焦地下工程通风领域“卡脖子”难题,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调控”全链条技术体系,可为复杂洞室群通风散烟、污染物控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试验平台采用1:100主风流方向、1:30断面方向的变态比尺模型,将千米级地下洞室群“微缩”至实验室,实现“风、气、温、湿”全要素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
清华大学林鹏教授介绍,基地通过整合智能感知网络、动态解算模型与远程调控系统,首次实现复杂洞室群通风参数精准匹配,为同类工程提供从理论验证到技术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
水电十四局表示,基地以旭龙水电站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聚焦痛点、突破瓶颈、制定标杆,推动科研与施工对接,形成“研发—成果落地”闭环,力争三年内提升智能通风技术工程普及率,并在复杂通风网络解算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旭龙水电站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
金沙江上游干流,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是金沙江上游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水电十四局承担金沙江上游旭龙水电站
引水发电系统及过鱼设施工程
据了解,地下洞室群智能通风实验基地采用工程需求牵引、高校技术攻关、企业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模式,依托旭龙水电站等开展实证研究,已攻克多洞室耦合控制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核心技术。未来将推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研究、模块化通风设备系统开发及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该基地的正式揭牌投用
标志着我国在地下工程智能建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将为重大工程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彰显我国在深地工程领域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