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出秦岭,蓄能山水间。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气势磅礴,上、下水库镶嵌在秦岭深处的群山之间。
12月12日,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该电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超级充电宝”,也是服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大工程。中国电建团队用实际行动为陕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1400多天刷新抽蓄行业新纪录
独特的地理环境、充沛的水资源,让秦岭成为了我国的中央水塔。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所在的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秦巴山地,这里地形复杂、山大沟深、山河相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安装4台3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通过两回330千伏线路接入西安南75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发挥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等六大功能,成为西北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点。
相较于传统机电安装工程,抽蓄机电安装工程规模宏大、安装设备繁多复杂、安装质量要求严苛。面对这样的状况,项目部从施工总体策划到机电设备的制造环节、安装流程以及调试阶段,全方位实施精益化与标准化管理策略,针对施工进程中的重点难点予以精准把控并持续优化改善,历经1400多天的生产建设,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既定目标。
蓄能蓄力勇拼搏,四月四投创佳绩。在全体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镇安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于2024年9月12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9月16日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于11月7日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于12月12日投入商业运行,比合同工期足足提前了6个多月,这一速度再次刷新了抽蓄行业的新纪录,跑出了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攻克难题有良策
镇安电站地下厂房内布置有两台300吨桥式起重机,在桥式起重机安装中,最大件重量约为50吨,起吊设备布置高程851米,桥机设备安装高程是864米,洞室内拱顶高程是878米,如何在狭小的场地内布置180吨汽车吊,在高度有限的洞室将两台桥机设备吊装就位,是个卡脖子的难题。
项目部生产施工人员迎难而上,认真分析桥机单件设备的参数,挑选合理的起吊设备,经过多次的模拟和现场考察,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吊装方案。项目部积极协调设备供货厂家按照现场的要求进行桥机设备的装车运输,最终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两台桥机的吊装工作。
发电机定子作为机组发电的核心部件,施工环境要求亦堪称严苛,现场必须满足防尘棚内无肉眼可见灰尘附着,温度需稳定维持不低于15摄氏度,场地周围距离定子基座2~3米范围内温差不大于3摄氏度,湿度不大于70%。
为破解此棘手难题,项目部经过勘察研究,于厂房安装间匠心独运地搭建定子组装防尘棚,以化解现场环境困厄,防尘棚内配备照明、加热、除湿、通风及温控等完备设施,严控工艺要求与施工质量。
绿色低碳护生态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秦岭自然生态保护区,项目部在保证安全、质量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使之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适应经济环境的绿色工程。
在西磨沟营地、蛤蟆坪营地、开关站设计中,项目部合理避让高陡边坡与不稳定岩体,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原貌,避免水土流失。
地下厂房与地下洞室施工现场配备了先进的通风换气系统,采用洒水降尘措施,营造健康良好的作业环境,极大地减少了职业危害的发生。施工现场优先选用低噪声、低能耗、低排放的设备,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同时,巧妙运用隔离围挡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污染、光污染,有效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与影响。
镇安EM1标项目副经理杨小兵说:“工程投产后,可实现与西北地区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联合协调运行,每年可消纳富余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2亿千瓦时,有效缓解西北地区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
蓄能秦岭深处,点亮三秦大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电建用实际行动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保护秦岭中央水塔,奋力绘就美丽中国精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