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陇原大地,天高云阔,黄河两岸景色宜人。
黄河在甘肃蜿蜒奔涌913千米,干流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和白银市。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今年9月12日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机制,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坐落在黄河上游甘肃境内的刘家峡水电站是根治黄河水患、开发利用黄河水利资源的重大水利枢纽站。发电、防洪、灌溉……自1969年投运以来,刘家峡水电站发挥多项功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刘家峡水电站将黄河水的动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至千家万户。截至目前,电站累计发电2740.69亿千瓦时,如果按每千瓦时发电消耗350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592.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132.1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1.53万吨。
甘肃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风、光资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刘家峡水电厂加强与调度部门联系,根据不同季节来水情况和日发电量计划,配合全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进行调峰调频,尽量使机组在最优工况下运行。
“早上到中午是新能源发电的高峰期,水电厂减少发电出力,为新能源大发腾出空间;下午到晚上,为弥补全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外送能力较小的缺口,水电厂加大发电出力促进电网平衡。”刘家峡水电厂中央控制室值班负责人王超介绍。
为了保持水库两岸水土丰润,刘家峡水电厂对所辖的南北两山区、库区周边地区进行了绿化、封育和维护,先后植树200多万株,使黄河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3382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该厂还先后投入两艘自动化机械打捞船,随时开展坝前枯枝落叶、塑料垃圾打捞。如今该厂已做到“日清日洁”,确保坝前库区漂浮物覆盖面积小于坝前水域面积的0.5%。
甘肃省地域狭长、地貌复杂,给环保监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聚焦甘肃地域特色,国网甘肃电力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检测需求,于2021年4月研发上线“电眼看黄河”产品,构建“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的政企合作新模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目前,“电眼看黄河”产品已在兰州、白银、甘南、临夏推广应用。
此外,国网甘肃电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推进电能替代,从供电能力、电网发展、民生用电保障等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服务“双碳”目标实现。该公司统筹建立28支“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上千名青年志愿者依托“志愿汇”APP形成线上线下志愿服务联盟,在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保、爱心公益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
多年来,甘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网甘肃电力依托资源、区位、网架优势,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的发展定位,积极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底,甘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5991.98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63.42%;年内新能源发电量达634.32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7.05%。
落实“双碳”目标,甘肃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建成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在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庆阳建成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目前,甘肃电力外送至全国25个省份。1~8月份,甘肃累计外送电量达385.28亿千瓦时,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205.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5%。
国网甘肃电力正加快规划建设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推进“陇电入鲁”“陇电入浙”,力争“陇电入川”工程尽快核准开工,持续拓展西电东送大通道,助力甘肃省更好发挥能源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