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清风习习。黄河岸边景色宜人,大河浩荡,孕育出无限生机。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时隔五年再来甘肃,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依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的牵挂。
2024年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市黄河兰州中山桥段,了解当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
五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统筹安全与发展、保供与转型,依托资源、区位、网架优势,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目前,甘肃绿电“朋友圈”不断扩大,电力外送25个省市。截至8月底,甘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为5946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63.24%;新能源发电量567.22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7.06%。
绿色电能滋润万亩土地
黄河在甘肃蜿蜒奔涌913千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沿着黄河向西距离兰州70多千米处,陡峭的峡谷中,一座百米多高的大坝将黄河拦腰截断。大坝下方,5台水轮发电机组正将水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清洁电能,送至千家万户。这就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也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1969年投产发电。55年来,电站累计发电2740.69亿千瓦时,如果按每千瓦时发电消耗350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592.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132.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1.53万吨,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发挥甘肃电网重点调峰电源的作用,加强与调度部门联系,根据不同季节来水情况和日发电量计划,配合全省风电、光伏企业调峰调频,尽量使机组在最优工况下运行。
刘家峡水电站不仅保障着西北电网电力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还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工业及城市供水等重要功能。每年春灌期间,刘家峡水电站加大出库流量,向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农业春灌补水8亿~12亿立方米,滋润着黄河中下游的万亩土地。
为了保持水库两岸水土丰润,刘家峡水电厂对所辖的南北两山区、库区周边地区进行绿化、封育和维护,先后植树200多万株,使黄河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3382亩,库区周边陆生植物健康生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自2017年起,刘家峡水电厂先后投入两艘自动化机械打捞船,年均打捞漂浮物达1.5万立方米。2018年汛期,黄河上游来水多,打捞量达到5万立方米。近年来,该厂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快速联动响应机制。打捞船24小时待命,一旦上游天气发生变化,随时开展坝前打捞工作。如今已做到了日清日洁,确保坝前库区漂浮物覆盖率小于坝前水域面积的0.5%。
生态保护向纵深推进
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2021年4月,甘肃电力研发上线“电眼看黄河”产品,构建“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的政企合作新模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该产品利用电力大数据和环保大数据,收集沿黄河流域重点排污企业的用电信息及环保监测信息,深入分析污染源、环保设施、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用电数据与排污情况的关联性,对企业排污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为环保部门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目前,“电眼看黄河”产品已在兰州、白银、甘南、临夏等地推广应用。
9月18日,国网甘肃兰州供电公司联合中信环境技术在兰州市安宁污水处理厂完成电气系统增容改造工程。该公司开辟办电“绿色通道”,深入实施“阳光业扩”政策,简化用电报装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安宁污水处理厂电气系统升级期间稳定运营。此次增容由1250千伏安跃升至23440千伏安,不仅显著提升了安宁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能力,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铺就了更宽广的道路。
近年来,甘肃电力统筹建立“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28支服务队上千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爱心公益志愿服务中,在春灌、夏季抗旱、秋收等重要节点,定期深入林场、水利提灌泵房,开展黄河生态保护、爱心志愿服务、电力便民服务、电力知识科普等活动,切实将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