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镇安抽蓄电站

发布时间:2024-09-06来源:能源评论杂志

本文来自:能源评论杂志,作者:张越月,原标题:镇安蓄能 势起秦岭


作为陕西投运的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镇安抽蓄电站增强了陕西电网的灵活调节和抵御事故风险等能力。


“秦岭,天下之大阻,”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如此描述这条横亘于我国中部的山脉。险峻、连绵、林深树密,它有如一道天然屏障,分隔了我国的南北方,也影响了气候和生态环境。


山和谷,成为行走在秦岭一带的天然障碍。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秦岭的险峻地带修筑栈道,如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和子午道等。这些栈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区交通的难题,让人员和物资得以在崎岖的山路上通行。除了方便来往行人,秦岭的栈道还孕育了不少流传至今的典故,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展示出古人非凡的军事谋略,也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


自古以来,秦岭地区始终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则。当下,对生态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这片区域开发的重要原则。在商洛市镇安县,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镇安抽蓄电站”)隐藏在葱郁的群山间,这座总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电站将在2024年年内投运。


作为陕西省的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镇安抽蓄电站充分利用了月河流域的地形特点,依山拦河建设水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秦岭南麓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增强陕西电网灵活调节和抵御事故风险能力的同时,保护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打造绿色电站


8月初,阳光透过葱郁的树冠,斑驳地洒在镇安抽蓄电站的上水库。上水库被秦岭南麓的群山环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块碧玉,倒映着蓝天和周围的峰峦。电站的下水库则位于蜿蜒的河道之上,堤坝坚固而不失柔美,与周围的植被相得益彰。河水在水库的调控下,变得更加平缓,两岸的植被也因水的滋养而更加茂盛。


近年来,我国对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目标。2020年发布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指出,在秦岭范围调度水资源,建设水电站、水库等水工程,应当符合《条例》、《总体规划》、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障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生态平衡。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有序发展清洁能源,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友好、条件成熟、指标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骨干电网工程建设。


事实上,生态、循环和绿色的理念贯穿了镇安抽蓄电站建设的每一环。在选址规划上,镇安抽蓄电站利用天然河道,库盆山体的施工开挖填筑面积小,极大保护了附近的生态。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以“实现绿色建造”为目标,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加装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系统采用湿法生产;构建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废水通过一体化处理装置、沉淀池等达标处理后用于施工道路洒水降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中水全利用”等目标。


利用科技手段也是秦岭生态保护中被反复强调的措施。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傅伯杰认为,可以基于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强化监测,完成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有序推进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


在镇安抽蓄电站,包括遥感在内的多项技术手段被引入,以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电站建设期间,施工方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通过北斗卫星形变监测站和图片视频监测站,实时监测生产生活营地、渣场、边坡、场内道路等重点区域的地质变化情况。以边坡监测为例,北斗卫星能够精确监测到毫米级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为建站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支撑了抽蓄电站的后期运行。


在配套输变电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陕西送变电公司组织人员对项目辖区内每一基塔位进行精准测量,对线路经过区域采取避让措施;在运输塔材方面,选择索道运输,大幅减少对沿途植被的影响。


添绿陕西低碳拼图


镇安抽蓄电站是陕西省投运的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如同清洁能源拼图的关键一块,其对于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陕西而言,这块拼图将发挥补齐绿色能源结构短板的作用。


借助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陕西近年加速推进省内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超前布局光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及商洛市等地都吸引了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落地。


新兴产业对能源供应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企业对环保和低碳经济的关注日益增加,企业面临的环保标准也较以往更为严格。使用绿色电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帮助企业在实现产品升级的同时,推动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陕西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陕西电网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占比为39.68%,仅6月,全省新能源总发电量达到了226.4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43.61亿千瓦时,占比19.2%。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陕西省不仅优化了自身的能源供应体系,也满足了新兴产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然而,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电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如风速和日照的变化,导致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输出功率具有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这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产业聚集带来的大规模能源消耗,不仅需要绿电要足够多,还需要更稳定的能源供应。


镇安抽蓄电站的投运,正是补齐陕西绿色能源拼图的关键一步。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推动新能源更广泛、更稳定地接入电网。从地图上看,镇安抽蓄电站所处的商洛市位于陕西、河南和河北三省交界位置,距离西安仅106千米。由于距离较近,镇安抽蓄电站能更有效地发挥其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多重功能,为当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镇安抽蓄电站只是陕西补齐绿色拼图的开始。仅在商洛市,除了即将投运的镇安抽蓄电站,陕西米粮抽水蓄能电站、镇安西口抽水蓄能电站、镇安达仁抽水蓄能电站、镇安高峰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开建,规划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更多的灵活调节资源,将对于优化陕西省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链式西北电网增加调节能力


根据规划,镇安抽蓄电站将在2025年6月全部投运。届时,电站的调节能力将达到280万千瓦,在服务本省电网调频和调峰的同时,将在提高区域电网的调节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截至2023年1月,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7亿千瓦,装机比例提升至45%。这标志着西北地区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成为本地区的第一大电源。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将建设松辽、冀北、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等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其中就包含西北地区的黄河几字湾、河西走廊、黄河上游、新疆四个清洁能源基地。


根据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研究,西北电网的内部网架结构为东西走向长链型结构,具有发电与负荷中心在地理上分布不均、从西端的新疆到最东端的陕西存在一定时差等特点。目前,西北地区的主力调峰电源依赖于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然而,其深度调节能力尚不足以有效抵消新能源发电。


未来几年内,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陆续投产,西北电网的峰值负荷将显著增加,或将进一步凸显出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增加储能设施或优化电网运行策略等措施,来提高西北电网的调峰能力,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增长趋势。


与传统的调峰资源相比,抽水蓄能电站对西北地区的意义是多元的。一方面,抽水蓄能电站在西北电网中发挥着多维度的调节作用,通过日内、跨日和跨季的调节,可以提高电网对新能源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为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西北地区不少地方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合理的水库设计和运行管理,抽水蓄能电站有助于生态修复。绿化边坡、建立珍稀植物保护区等措施,均能改善和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西北地区将重点实施项目74个,总容量9795万千瓦,占全国的23.2%。从开发时序来看,“十四五”期间,西北地区将重点实施项目50个,“十五五”重点实施项目17个,这些项目将为西北地区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支撑。


(赵迪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2024水电智能运维及人工智能大会暨智慧抽水蓄能电站大会